|
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,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报告中看到了“颈动脉斑块”这个词。它仿佛藏在颈部血管里的“定时炸弹”,让人忧心忡忡。了解它、管理它,学会科学的“拆弹”方法,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一环。 一、什么是颈动脉斑块? 颈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主要通道。颈动脉斑块,就是颈动脉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性沉积物,主要由胆固醇、钙质和纤维组织构成,就像水管里沉积的水垢。它的危险不仅在于使血管狭窄,更在于“不稳定斑块”容易破裂。一旦破裂,会迅速形成血栓,血栓脱落随血流堵塞脑部血管,就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(脑梗)。 二、身体发出的“暗号” 展开剩余69%绝大多数轻度斑块没有任何症状。当狭窄程度较重(>50%)或斑块碎片脱落时,可能引发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(TIA)”,这是脑梗的“黄金预警”,症状包括: 突然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、无力。 单眼视物模糊或黑矇。 言语不清、理解困难。 突发性眩晕、行走不稳。 这些症状通常持续几分钟到一小时,24小时内完全恢复,但绝不能忽视! 三、中西医结合的管理与“拆弹” 1. 西医治疗:稳定斑块,抗栓为主 生活方式干预:是所有治疗的基础。 他汀类药物:这是管理的核心。他汀不仅能降低“坏胆固醇”(LDL-C),更能改变斑块成分,使其变得稳定、不易破裂,甚至可能使斑块体积缩小。必须长期坚持服用。 抗血小板药物: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,防止在斑块表面形成血栓。 手术干预:仅用于严重狭窄(通常>70%)或有症状的患者,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(CEA)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(CAS)。 2. 中医视角:化痰祛瘀,软坚散结 中医将斑块视为“痰浊”和“血瘀”互结的产物。治疗上常采用“活血化瘀、化痰散结”的方法。常用丹参、三七、川芎活血化瘀;用海藻、昆布、浙贝母化痰软坚。目的是改善血管内环境,防止“瘀毒”内生。 在规范的西医治疗基础上,中医中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。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成药常用于临床治疗。例如,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,对于稳定斑块、改善脑部血流供应有辅助益处,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,且不能替代他汀和阿司匹林。 四、科学预防与生活习惯 严格遵医嘱用药:切勿自行停用他汀或阿司匹林,这是“拆弹”的关键。 低胆固醇饮食:严格控制动物内脏、肥肉、油炸食品的摄入。 定期监测: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血脂,了解斑块变化。 控制“三高”:严格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消除促发斑块的危险因素。 坚决戒烟: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,加速斑块进展。 发现颈动脉斑块不必过度恐慌,但必须高度重视。它更像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全身血管健康的“警报器”。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科学管理,完全可以将这颗“炸弹”的引信拆除,让它变得稳定甚至缩小,与身体和平共处。 发布于:山西省 |
